原标题:一次微笑 改变一生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6年08月27日 07 版)
8月19日上午10时40分,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手术室的门一打开,玛丽亚木·艾买提第一个冲上去,从护士手中接过刚做完手术的女儿赛菲娅,泪流满面。
赛菲娅是2016中国“微笑行动”在新疆手术首日第一位完成手术的患儿。本次活动,199名来自新疆各地的贫困唇腭裂患者中,有126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成功接受了免费矫形手术和相关治疗,其中年龄最小的5个月,最大的51岁。
“‘微笑行动’给孩子一个新的未来”
和赛菲娅一样做了手术的还有11岁的买合皮热提·艾亥提。虽然还不能讲话,但她脸上明媚的笑容依然让父母开心不已:“过几年就要上初中了,做了手术后,就跟其他孩子一样了,希望她能和同学相处得好。”这是父亲艾亥提·阿布都艾则孜对女儿最大的期盼。
前不久还为女儿手术费发愁的艾亥提,从村里的广播中听到中国“微笑行动”给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的消息后,立刻报了名。“感谢中国‘微笑行动’给了孩子一个新的未来!”艾亥提说。
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吕新说,为了保证此次活动顺利进行,医院专门开辟了两个病区,腾出6间手术室,并抽调100余名工作人员全天候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帮助和服务。
据统计,2006年以来,新医大五附院与中国“微笑行动”共为新疆563名各族唇腭裂患儿实施矫正手术和相关治疗。今年除手术和治疗费之外,五附院还为患者和陪同家属解决食宿和返程路费。
“看到他们的笑脸比赚钱更快乐”
来自杭州的汪文洋和叶露辉,是参与中国“微笑行动”此次新疆活动的两名年轻医生。
8月24日上午,记者在新医大五附院采访时,叶露辉正忙着给患者拍术后照,汪文洋则负责给患者拆线。
汪文洋今年才二十几岁,已经在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工作快6年了,经常到外地给患者做手术。2010年大学毕业时,汪文洋本有机会留在其他医院,但他最终选择了慈善医院。“老师们都是中国‘微笑行动’的志愿者,受他们影响,我做了这个选择。”与其他医院的医生相比,汪文洋在慈善医院的收入基本不具备可比性。汪文洋说:“钱固然重要,但作为医生,我们这个团队能不计报酬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,这种精神更重要,那么多有名望的医生都能坚持,我还这么年轻,没有理由放弃。”
中国“微笑行动”1990年由韩凯和林静发起引入,专门为贫困家庭的唇腭裂及头面畸形的患者提供免费救助治疗。自1991年11月中国“微笑行动”第一次开展医疗慈善救助以来,前后组织了150余支志愿医疗队,足迹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,为全国3万名贫困家庭患者提供了免费手术和相关治疗。“‘微笑行动’就是要帮助这些患者重新回归社会,过上正常人的生活。”韩凯说。
“每个人都可以做慈善”
中国“微笑行动”在新医大五附院为患者手术的几天里,病区内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:年仅11岁的萨娜提·阿得力别克,一直在安抚即将手术的孩子们,带他们做游戏,帮他们打饭。
很难想象,这个一脸阳光的小姑娘也曾是一个唇腭裂患者。2008年,萨娜提参加了中国“微笑行动”当年在新疆的公益慈善活动。至2013年,她已做了两次手术,非常成功。如今,萨娜提早已成为五官端正的漂亮女孩。8月17日,萨娜提坐了8小时的车,专程来到新医大五附院,报名成为活动的一名志愿者。
从1991年开始至今,全国已有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参与到中国“微笑行动”,有医生、护士,也有专栏作家、企业员工、学生等社会志愿者。他们按照分工,分别承担医疗、访谈登记、术前安慰等工作。新医大五附院副院长居来提·赛买提参与中国“微笑行动”已经10年。在他的带动下,儿子、妹妹、外甥都成了志愿者。“每个人都可以做慈善,有钱的可以在资金上支持,没钱的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希望通过我们的一点点力量,帮助这些家庭。”居来提说。(杨明方 李亚楠)
|